北京奧運會結束已經兩年,鳥巢、水立方、五棵松等奧運場館,是否已經找到了最適合與它們共同發(fā)展的“新娘”?體育、旅游、文藝演出,誰才是最適合與它們共度“后奧運時代”的另一半?
最適合做演出?
早在奧運會舉辦前,關于場館在奧運會后的利用問題就已經是媒體關注的焦點了。運作高水平體育賽事是很多人想到的“近水樓臺”式的辦法。不過,“商業(yè)性質的比賽不是能經常舉辦的,尤其是邀請國外高水平球隊來參賽本身就是一項高成本的投資,而效益卻并不總是很好。實際上,指望舉辦比賽維持場館運營那是很困難的。”水立方管理公司綜合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旅游是很多人想到的第二條路。數據也給了這個觀點一定的支撐。負責鳥巢和水立方運營管理的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愛慶在8月9日的北京奧運城市發(fā)展論壇上給出了這樣一組數字:從奧運后的正式開放到今年7月底,鳥巢已經接待游客1300萬人次,實現運營收入5.5億元;水立方從奧運后的開放到改造工程開工的一年時間內,累計接待游客450萬人次,實現綜合運營收入1.5億元。但與此同時,李愛慶也表示,在這兩個場館的旅游收入中,門票收入占的比例高達70%至90%,明顯存在收入結構單一的風險。因此,作為運營方,他們也一直在考慮開發(fā)大型文藝演出活動,實現經營多樣化。
另一方面,奧運場館改造后的多功能舞臺、優(yōu)質的音響、舒適的座椅等,加上場館已經具有的知名度與文化價值,使得它們具備了舉辦文化演出活動的先天優(yōu)勢。“五棵松體育館最初是由AEG公司運營管理,AEG是一家世界范圍內知名的體育娛樂活動推廣公司,旗下運營著全球100余家體育娛樂場館。這家公司的運營一方面為五棵松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另一方面AEG自身豐富的資源也為五棵松體育館帶來了許多演出項目,如最初的碧昂斯演唱會和最近將要舉辦的王菲北京演唱會。”北京五棵松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媒體聯絡部相關負責人徐秀菊告訴記者。現在五棵松體育館成立了專門的北京五棵松體育場館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對場館進行運營,同時保持與AEG等公司的合作,其目標是將該場館打造成北京演出娛樂行業(yè)的新地標。
可以說,在奧運會結束兩年后的今天,成立專門的管理公司,并把演出作為今后的主打牌,已經成為了許多奧運場館主要的運營目標。鳥巢在2009年成功舉辦過“成龍與他的朋友們”演唱會、《圖蘭朵》等大型演出之后,再次充分利用了其他演出劇場無法比擬的場地和設備,舉辦了“北京2010鳥巢大型環(huán)保演唱會”。而在采訪中,鳥巢有關運營人員也向記者展示了《國家體育場2010招商手冊》,其中在“賽演篇”的文化類表演活動一章中明確標識著:鳥巢的建筑規(guī)模巨大,非常適合大場面的表演形式。鳥巢將與行業(yè)內頂級演出機構合作,策劃獨具鳥巢特色的文藝表演。而目前正在水立方舉辦的“夢幻水立方”大型全景芭蕾秀《天鵝湖》等,則直接把體育場館變成了具有舞臺演出效果的劇院。
來自奧運場館的運營數據也說明了文化演出活動將是他們未來關注的重點。奧運會結束之后的兩年里,鳥巢舉辦過不到10次大規(guī)模活動,其中演出項目占到一半;水立方舉辦的32次大型活動中,有10次為文藝演出類項目;五棵松體育館奧運會之后舉辦過的14場大型活動,其中演唱會等演出類有10次,籃球賽事只有四次,而在今年已經舉辦和即將進行的十大項目中,只有1項是體育賽事,其他皆為演出項目。
品牌時代來臨
一個最新的動向是,大部分的奧運場館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做文藝演出活動的場地提供者,因為這樣并不能使場館使用達到飽和狀態(tài),盈利也有一定的困難。于是一些場館開始轉變思路,嘗試自己運營演出項目。
“五棵松體育館在9月要做一個叫做《與恐龍同行》的項目,就是我們管理公司自己從國外引進的,并且是由我們公司自己運作的項目。這是我們轉型的一個探索,我們希望今后五棵松不僅僅是籃球比賽館,也不僅僅是場地出租方,而且還將具備自己編排節(jié)目、運營演出的功能。”徐秀菊告訴記者,“這樣場館才能夠更加靈活地利用場地,比如《與恐龍同行》,目前安排的是連演10天,到時候我們可以根據市場反應進行靈活調整,繼續(xù)演還是提前結束都有可能。”
不過對于奧運場館來說,定位一直是一個容易引起爭議的話題。因為雖然奧運場館是為全民建設的,然而一方面通過對公眾進行運動健身和旅游方面的開發(fā)無法滿足其維持運營的需要;另一方面鳥巢、水立方等奧運場館的人文內涵使得社會對其定位和發(fā)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高雅路線與大眾路線之間的沖突,束縛了一些場館進行全方位開發(fā)利用的思路,部分奧運場館始終不能超越奧運概念而形成新的品牌。
不過已有先行者如五棵松體育館已經開始了轉型嘗試,而水立方目前正在運營的《天鵝湖》項目,也宣稱“以高雅藝術大眾化為宗旨,以市場化運營賽后場館為導向”,其最低的家庭套票每張甚至低于150元,這個項目為奧運場館轉型做出了大膽有益的探索,而水立方同時又是國內外第一個以奧運場館為主題的演藝品牌,甚至被媒體譽為“引領奧運場館轉型大型演出之路”。而對于最為社會關注的國家體育場鳥巢,運營方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鳥巢對于觀眾人數要求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演出項目選擇上很受束縛。目前鳥巢運營方正在研究引進駐場演出的模式,為游客們在靜態(tài)參觀的同時提供更多的演出娛樂活動,這是鳥巢在創(chuàng)建新品牌項目方面的進一步嘗試。”
發(fā)展至今,奧運場館與演出行業(yè)日益脫離了簡單合作利用的階段,開始更緊密地融為一體,奧運場館與文藝演出實現了實質意義上的“聯姻”,并朝著打造北京文藝演出新地標的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