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奧運會四個建在高校內(nèi)的比賽場館中,與北京工業(yè)大學體育館銀灰色羽毛球拍輕盈造型,以及北京理工大學體育館雙曲金屬銀色“鰩魚”外形所不同的是,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的外觀更像一個銹紅色的“大盒子”,而簡潔明快的線條排列又在古樸中透著典雅時尚的氣息。
京科技大學體育館將作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主要比賽場館之一,在奧運期間承擔柔道、跆拳道比賽,在殘奧會期間作為輪椅籃球、輪椅橄欖球比賽場地。2007年11月15、16日,這里將迎來“好運北京”測試賽。目前,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已經(jīng)正式竣工,交付北京奧組委使用。
建筑造型體現(xiàn)柔道、跆拳道“帶”的理念
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工程由主體育館和一個50X25米標準游泳池構成,總建筑面積24662.32m?。主體育館賽中設60MΧ40M的比賽區(qū)和觀眾坐席8012個:觀眾固定坐席4080個;租用3932席臨時看臺,滿足奧運會柔道、跆拳道比賽及殘奧會輪椅橄欖球、輪椅籃球比賽的要求。
獨一無二的“光導照明系統(tǒng)”時尚又環(huán)保
北京科技大學體育館給我們者留下最深印象的,還是它的“太陽光導管照明系統(tǒng)”。148個直徑為550mm的白色圓形“光導管”均勻分布在場館頂部,與灰色背景相襯,顯得格外美觀時尚,它的最大“本領”是將采集的自然光柔和充分地分布到比賽場地,這套系統(tǒng)在所有奧運場館中是獨一無二的。
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設計師莊惟敏告訴記者,光導照明系統(tǒng)是一種新型照明裝置,其系統(tǒng)原理是通過“采光罩”高效采集自然光線導入系統(tǒng)內(nèi)重新分配,再經(jīng)過特殊制作的光導管傳輸和強化后,由系統(tǒng)底部的漫射裝置,把自然光均勻高效地照射到任何需要光線的地方,得到由自然光帶來的特殊照明效果。
光導照明系統(tǒng)與傳統(tǒng)的照明系統(tǒng)相比,有著獨特的優(yōu)點:可完全取代白天的電力照明,至少可提供十小時的自然光照明,系統(tǒng)照明光源取自自然光線,光線柔和、均勻,全頻譜、無閃爍、無眩光、無污染,并通過采光罩表面的防紫外線涂層,濾除有害輻射,能最大限度的保護場館內(nèi)人員身心健康。
賽后利用理念貫穿于設計施工的每一個細節(jié)
體育建筑特別是奧運會建筑的建設一次性投資是巨大的,尤其對高校而言,奧運比賽的要求遠遠高于學校日常教學、訓練和一般比賽的需要。如何在高投入之后既滿足奧運要求,又使學校在長遠的使用中不背包袱,合理定位和前期策劃是及其重要的。
“奧運會短短的十幾天很快就會過去,可學校對體育館的使用、運營和管理卻是持續(xù)而長久的。”莊惟敏說,因此,合理設置空間內(nèi)容,確定標準,精細地考慮賽中賽后的轉(zhuǎn)換,以及臨時用房和臨時坐席的技術設計都將對大學未來的使用帶來深遠影響。
有鑒于此,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在設計伊始就明確提出了“立足學校長遠功能的使用,滿足奧運比賽的要求”,亦即設計的首要出發(fā)點是符合學校的使用,功能的組成、空間的設置、賽后空間功能的轉(zhuǎn)換都以此為原點,而后按照奧運大綱疏理奧運會的要求。